鬼使神差 剧情: 很多非常有科学依据的调查研究表明,孩子与动物都会对一些超现实的现象异常地敏感:
..+展开
《鬼使神差》剧情介绍: 很多非常有科学依据的调查研究表明,孩子与动物都会对一些超现实的现象异常地敏感:他们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他们相信大人不相信的;他们尝试着将自己看到的灵异现象传达给大人,却不断地被否定、被嗤之以鼻……
繁华的都市生活总是容易让人心生疲惫,所以所罗门一家决定从现代化的城市芝加哥搬走,到北达科他州的田园中隐居,享受一下什么叫做真正的安逸。罗伊和丹尼丝·所罗门夫妇用积攒下来的存款买下了一个简易农庄,开始过起了自给自足、平静无波的美妙日子。这座农场得天独厚,坐落在长满了向日葵的田野里,在一望无际的稻浪中奔跑的畅快淋漓,与大都市让人窒息的快节奏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然而,美好的事物总是非常短暂,不详的预兆很快就出现在了这座农场中。所罗门家的大女儿杰丝今年16岁,她偶然发现自己能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些都是一些不吉利的影像,有的是面目狰狞的鬼魂,有的是一些悲惨祸事的重现,而且杰丝还觉察到,3岁的弟弟本也能看到相同的东西。
日夜被这些影像所折磨的杰丝把这一切告诉了自己的父母,然而却换来他们质疑的目光。杰丝决定在自己的理智丧失之前,寻找这一切背后的根源。杰丝惊讶地发现,看似美丽的向日葵竟然完全将农庄与外界隔离开来,而且敏锐的她,已经嗅到了一丝危险气息的临近。杰丝向父母以及在农庄工作的人发出了警告,不幸的是,似乎没有人愿意相信她。
幕后制作
当安静的环境成了恐怖滋生的载体,对于厄运进行预言式的警告,总是会得到这样或那样的嘲弄与轻视,这种源于无知的无所畏惧,其实是最危险的,这一点在《绝命终点站》系列影片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如果你看过《见鬼》,并为这样一个鬼故事而深深着迷的话,就不应该对孪生兄弟导演彭顺和彭发感到陌生,这一次,他们的新作《信使》仍然扎根于超现实的恐怖电影领域,只是故事的背景换了,他们去了美国……
很少有人知道,彭家兄弟其实非常喜欢将自己遇到的一些解释不了的“灵异”现象加进作品之中,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加强故事本身的恐惧感和真实感。如果你已经看过了他们之前执导的《见鬼》的话,肯定对这样一个场景印象深刻,彭发描述它为:“与自动扶梯有关的场景……这部分的故事灵感是这样的,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天,一个男人刚好在我之前走进了电梯,我跟着他随后进去,猛然抬头却发现电梯间里空无一人。我住在12层,从底层上去大约要用30秒钟。我感觉这30秒就像一个小时那么长,因为这期间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害怕。”
听到彭发讲述自己的故事,彭顺也将自己的经历讲了出来:“我清楚地记得这事发生在大白天,估计是下午一点钟的光景吧,我看到一个人的影子在那里走路……只有一个影子,没有人,而且那个影子绝对不是我自己的。我看着它在路上走了大约一分钟的时间,然后问身边的朋友能否看到,他们都表示说看到了,可是我们到最后还是没有找到影子的主人。”
将彭家两兄弟时不时冒出的故事记录在案,并有效地提炼出其中的恐怖元素,就成了编剧马克·威顿(Mark Wheaton)的份内事,至于整部影片的故事框架,则是由另一位编剧托德·法默尔(Todd Farmer)创作出来的。威顿觉得:“与彭家兄弟在一起工作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经历,你能从中看到美国传统恐怖电影与非美观点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起伏的麦田、拥有中西部风格的农场以及一个小型的乡村社区。”不过,彭家两个兄弟的英语说得都不大地道,然而他们却发现,虽然语言不通,却不会耽误勾通,就像威顿后来补充的那样:“彭家兄弟喜欢将自己的想法清晰化,他们会把自己所想的一切用铅笔勾勒出草图,能够提炼恐怖元素的地方也会标注出来。所以,语言不会成为我们之间勾通的障碍。通过这些草图,我顺利地完成了剧本,然后我们一起讨论剧本是否合适,哪里还有欠缺,不合适的地方我就拿来重写……这些草图在拍摄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编剧,饰演罗伊·所罗门的迪伦·麦克德莫特(Dylan McDermott)也未感觉到语言的不通所带来的障碍,他一语双关地说:“有的时候,你巴不得导演的母语不是英语呢。演员和导演最主要还是得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他们明白自己想利用画面来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思想,这就是影像的意义。而彭家兄弟在影像方面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他们太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
西方的恐怖电影已成“亚健康”状态,在视觉冲击力过于饱和的今天,好莱坞只能积极地将触角伸向东方,追求一下心理方面的恐惧极致。所以,好莱坞制片方“引进”中国恐怖电影导演的观点非常明确,就是要创作一部“从彭家兄弟的观点出发的独特鬼故事。”就像影片的制片人杰森·舒曼(Jason Shuman)记录的那样:“多年来,我一直在关注中国导演的成长……可以说,我是彭家兄弟执导的《见鬼》系列的忠实粉丝。于是,我找到他们,问他们愿不愿意来美国拍片,领域仍然是他们最拿手的鬼故事,而且,给他们投资的是山姆·雷米。我喜欢彭家兄弟通过大银幕所传递的信息,喜欢他们在体现恐怖风格以及创造紧张感方面是如此地与众不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彭顺和彭发是孪生兄弟,他们之间拥有某种共生的奇妙感觉,似乎就可以这样永远地合作下去。你可以分别问他们一个问题,他们总能心有灵犀地给你相同的答案--他们就是这样共同分享着拍电影所能带来的快乐。”
其实彭发和彭顺两人对于自己的好莱坞之行并不十分看好,而且感觉有点战战兢兢,以他们的话说就是“机会来得太快,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不过影片的制片人之一山姆·雷米是兄弟二人一直以来的偶像,就凭这一点,彭家兄弟也决定硬着头皮去美国走上一圈。由于彭发和彭顺两人之间的关系比较特殊,所以他们在行使导演的权力方面也独树一帜:两人轮着来。这使他们比其他人更容易成为“完美”的导演,因为这里是两个人的智慧结晶。彭家兄弟坚信自己可以在改变好莱坞恐怖电影的氛围方面起到作用,所以当他们与山姆·雷米会面之后,就告诉他:“我们拍摄的恐怖电影一定要能够营造出更大范围的恐慌,同时,这里的超现实元素还要符合逻辑。我们的拍摄风格总是体现在某种‘沉默’上,因为真正的恐惧往往就来自于这里。如果有太多的声音,那就惊吓,而不叫恐怖,因为这些声音可能是很多人制造出来的,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恐惧。对于我们来说,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无非是你孤独一人待在绝对安静的房间里。我们不需要雷雨交加做辅助手段,我们甚至不需要让故事完全发生在黑夜中。”
确实,他们对“恐怖”的理解是不多见的,也难怪山姆·雷米会放心给影片进行投资,因为他觉得彭家兄弟所采用的方式,更容易吓到人:“当你想起某件非常恐怖的东西时,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夜晚。但彭家兄弟就是要颠覆你的这种既定概念,他们要在大白天制造恐惧……如果是黑夜,驱散恐惧的最直接做法就是打开电灯,那么在已经很亮堂的白天呢?这才会让你产生某种无处可逃的感觉。如果真如他们描述的那样,大白天也可以让人心里发毛,我们也许真的能改变美国恐怖电影发展的大方向。”
至于饰演罗伊的妻子丹尼丝的内洛普·安·米勒(Penelope Ann Miller),她可能对“影响美国电影史”没什么太大的兴趣,只是觉得彭家兄弟的执导方式非常有趣:“我只能通过他们的眼镜来分辨他们,因为他们长得实在是太像了。片场的情形大至是这样的,早上拍摄的时候,导演席上坐着的是彭发,到了下一个场景,可能是下午,可能是第二天,这里就变成了彭顺。”如果他们中的一个轮到当导演,另一个就编辑前一天拍摄的胶片……这是彭家兄弟一直以来的拍片方式,在香港是如此,在美国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