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垃圾的片子。编剧水平很垃圾。
1。回忆的内容太多,估计平均一级就有四分之一时间再回忆,刚放过的情节,也回忆,也让人觉得情节很是缓慢。很多时候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全偏要回忆。让人感觉情节冗长,沉闷!
2。故事情节缺乏悬念,这部电视剧给人感觉就是不是拍给观众看的,而是拍给曾泰这群sb看的。电视把每个情节都放给观众看,然后狄仁杰再去推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观众自己都能推理出来,这样就会让观众觉得味同嚼蜡,毫无悬念,最后结果就是证明狄仁杰断案很神(也就是很多YY小说中的主人公无敌)这个结论。我个人觉得改进办法是:把一些放给观众看且狄仁杰能推理出来的情节剪掉,等到需要证实狄仁杰推断正确的时候再通过回放的方式放给观众看。这样既避免了情节的重复罗嗦又可增强故事的悬念。比如可以把李元芳获救的情节完全不放出来,等到最后相遇时再通过回忆放出来,这样一可以增强悬念,也可以增强故事感染力(比如狄仁杰听说李元芳死的时候,如果观众不知道李元芳死活,那我们可能会和狄仁杰一样为一个英雄的死而悲痛、惋惜,而当最后李元芳突然出现在观众面前时,我们肯定会感觉很开心。但是如果明确观众知道他还活着,就不会有这样的感染力。)。
3。角色设置不合理。曾泰这个角色很尴尬,完全是扮演sb的角色,就是把观众可能会提出的问题通过他的嘴提出来,但是很多时候编剧把观众考虑成了和他(或者是曾泰)一样的sb,其实很多时候观众都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不用他去乱问。最后还是突出狄仁杰很神。
4。有些道具用的不合理。比如孙望亮用的那个顶针,很多观众可能都知道,顶针一般有许多的凹凸且表面不光滑,就是为了缝纫往上顶针时不会打滑,但是观众甚至包括那位县令看了那表面圆润光滑的东西,都认为是一枚指环,而就狄仁杰一个人认出是顶针。想想看,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指环时,就狄仁杰一个人认为是顶针,这说明什么? 这完全是为了突出狄仁杰是神探,很“细心”,但是这种“神”完全是建立在愚弄观众的基础上的,不是狄仁杰真的很神。试想我们观众都知道那是一枚顶针,那也肯定能联想到跟缝纫有关(当然不一定联想到裁缝)。更可笑的是,那枚顶针让那么多人戴,居然没有一个人戴着合适,那好像是完全是为孙望亮定做的。另外说下顶针,很多见过顶针的人都知道,顶针基本上是每个人都能戴上的,因为一般顶针用金属制成,且是有切口的,这样大小就可以根据手指随意调整。我想在铁器发达的唐代做枚普通顶针应该不难吧。
综上,该剧的编剧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多看看福尔摩斯或者柯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