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胡晓梅(原创)
深圳 马飞勇(湖北天门人)
在深圳这座喧嚣而寂寞的移民都市,对于众多的外来人员来说,在灯火阑珊的夜里,胡晓梅不能不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两年前,在抵达深圳的第一个晚上,我便从收音机里领略了胡晓梅声音的魅力和思想的精彩。从那时开始,我便开始如万千在情感的旋涡中彻夜难眠的痴男怨女一样,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来自江西的一个贫穷而且日益没落的煤乡的矿工之家的泼辣女子,一个在这个冰冷的城市以说话取暖的电台言说者,一个以“夜空不寂寞”为思考平台的多次获得主持人大奖的“舌尖跳舞者”。
记得早在读大学时,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那个由著名节目主持人宇娟挂帅的夜间谈话节目陪伴我度过了许多不眠的夜晚,在福州工作的那几年期间,我也曾为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类似的节目而倾倒,但至从听了胡晓梅的一次节目,我对她们的一切美感和崇拜几乎在倾刻间被颠覆殆尽。
当疯狂地泡了几天网吧,在博客上肆意地渲泄着积蓄了许久的郁闷和痛苦,我终于发现自已日益苍白的思想在许多次肤浅的网上的打情骂俏后早已变得没有任何深度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已应该去久违的书店给自已贫血的大脑充充电了。
也许,越是在这样空虚无聊的时候,越会感受到文学对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性。本来,从汉语言文学系出身的我,过去也曾如痴如狂地爱过这一行,也曾面对自已变成铅字的作品和绿色的稿费单欣喜若狂过。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现实中打拼了这么多年,早已被一些实务性的工作搞得远离了那份闲情雅致变得俗不可耐了。现在,在我最困顿的这个时刻,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地感到,不学无术的人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是死路一条。
走进书店,那种感觉很好。正流行的一首歌曲很抒情地在里面如水地流淌,带有一种古老而伤感的味道,我最喜欢这种氛围。
旁边一个很青春很气质的女子正聚精会神地翻着一本由深圳特区报记者徐华主笔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的《丛飞震憾》,作者和主人翁我都是打过交道的,一种亲切感促使我上去翻了几页,但看到里面的一组图片我觉得很伤怀,那天为丛飞送葬时亲眼目睹的痛哭流涕的场面太让我沉重。而且,我觉得丛飞就像雷锋,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现象,就像那偶尔划划夜空的流星,不知何时才有另一颗的出现。也罢,看看别的吧!
说来也巧,当我回头侧目的一刹那,像一缕春风,胡晓梅的《说吧,爱情》,《说吧,寂寞》正以清新夺目的面孔向我张望。几乎没有经过任何思考,我闪电般地捧起一本,匆匆地翻开里面的插图,像一个狂热的追星族似地,和久违的晓梅打个照面,如老朋友般。这个人,我简直太熟悉了。就拿她那富有穿透力的磁性的嗓音,在许多个“这么深的夜里”,翻来覆去却是久听不厌愈久弥香的那句“夜已深了,窗外已变得很安静了,我的朋友,谢谢你陪我到那么晚!”那种温馨无比的感觉,我现在依然是记忆犹新。许多个夜晚,我是要等到她说了这句话,当节目结束后音乐声响起,我才会恋恋不舍回味无穷地进入梦乡。
我翻看着这本已经相当熟悉的书,浏览她的文字,就像听她做节目,没有许多业余作者书里的那种常见的太多的矫情和做作。里面纯粹是一种几乎完全原生态的情感展示,在这本书里,以大量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剖析了生活与挣扎于这座城市的不同层次的男女的梦想,焦虑,失意,欢乐和痛苦。
对于人性中许多阴暗的东西,诸如性欲,情爱,拜金等敏感的话题,她并没有丝毫的隐晦和回避。在她的书里,没有禁区,有的只是直面生活的真实和深度。我想,许多年后,她的作品将成为深圳人的最权威的私秘情感档案,比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会更有说服力。
当我看到胡晓梅在这本书里关于她刚到深圳找工作时的那段辛酸的历史时,我的心开始颤抖,她的那段过程,我已经并正在经历,只不过她是一个很努力的幸运者而已。想到我目前的处境和她当初是何等的相似,我便更加有了信心和力量。只是,不知上帝对我是否也如对她那般怜悯了。哈哈,想当年,鲁迅笔下的阿Q也是如此这般地想,我便一脸苦笑。算了,还是不要用我这种不太纯洁的思想,玷污了我心目中的这个少有的偶像吧。
“夜已很深了。”不知此时胡晓梅是否也如往日那样坐在直播间里,说着在我脑海中经久不息地回荡的这句很煽情的口头禅。总之,今晚我没有收音机,在《一万个理由》的歌声中写完了这篇文字,望着深圳窗外的一盏也不属于我的万家灯火,轻轻地叹了口气。(2006.8.28十一点五十分于深圳宝安南头)
(特别友情提醒:因版权因素考虑,目前暂时只公布这一部分内容。本文属原创作品,仅供广大网友在线欣赏。未经本人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下载、传播或变相使用本文作商业用途。知名网站非商业转载,请署作者名和保持作品原貌。如有侵权,将依《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保护法》追究相关民事责任。若需要使用或阅览全文,请直接与我联系[email protected]。我的QQ:584196886。手机:1371399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