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elief”那一面写的是“淡化”,符合猜想。 2.潘子心魔中的木俑,排列整齐手执武器,可以看做是士兵,也就对应了他当年在越南战场上遇到的越南兵。即使过了这么多年,战友伏尸千里,埋骨他乡的场景,依旧如梦魇般攻击着他。 原著中胖子曾经点明过潘子永远第一个冲出去的性格 胖子对我道:“这叫做自我毁灭倾向。我很了解,我有一死党,以前也上过战场,和他一个班的人都死了,而且死得很惨,他退伍后就缓不过来,老琢磨当时为什么死的不是他,好像他活下来是别人把他开除了一样,和我倒斗的时候,干起事情来拼了命地找死,什么危险干什么,其实就是想找个机会把自己干掉。这种人就是得有个记挂,否则真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在三叔潘子的祭文中吴邪也说:“我想起这十年里,我以为熬不过去的日子也很多,那种穷途末路的时候,我都会有解脱感,好多事情,我真的不想一个人做。如果死了我可以去找他们,他们会管着我。” 吴邪一直将身边人的离去归罪于自己,如果潘子不再事事冲在前面,是不是就能娶个媳妇,平平安安地过完下半辈子?至少,他还能活着。 3.如果说吴邪和张起灵早已被宿命捆绑,胖子才是整个局中与他自己毫无关联,可以随时随地撒手不管逍遥自在的人,可他却选择留下来。即将到来的长白之行凶险无比,生死未卜。胖子,那个能承受一切痛苦又能化解痛苦的胖子,如果一开始就不再与自己有太多交集,如果能在危险的时刻转身离去,他就不用时时受到死亡的威胁,不用失去自己最爱的人。 4.三叔在今天的签售中提到电影中还埋了一个时间梗。裘德考怀表的时间,作家与吴邪相识的时间,吴邪出生的时间,甚至是蛇母陵的形状,都有所暗示。希望大家一起开脑洞,仔细看看,电影的细节其实很有意思。 5.摘一段三叔访谈。 每经影视:你是最大的原著粉,目前电影呈现出来的效果,从原著粉的角度看你满意吗? 南派三叔:要看你到底多了解这本书,如果你非常了解这本书,你会从电影后面看到我,在电影后面,你会看到每一个细节我在如何诠释原著,包括各种书里书外的关系。这部电影的核心是体现读者和电影的关系,是亦幻亦真的状态,你看完之后并不知道讲这个故事的吴邪是不是真的,还是小吴邪产生的幻觉,这两个吴邪哪个是真的,对于你来说这本书是真的还是现实世界是真的?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是真的,现实世界是假的,因为我这十年基本在书里,基本上不知道现实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就是我当年写书的状态。其实有很多这样的隐喻在里面,你如果仔细看的话,每一个古墓跟九门的每个房间都是有对应的。 这里面有很多的小点和隐晦,吴邪最开始拿拨浪鼓的东西,和后面很多器械完全是隐晦一样的状态。从剧本到素材损失了近一半,从素材到电影有损失了近一半,第一稿7.9万字最后2万字左右。导演剪辑的时候,到最后大量的东西,包括进墓时三叔的口号,给棺材鞠躬,南派的那些东西全部没有了。还有胖子拿枪,铁三角的东西,都删去了。电影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删掉的东西我再可惜也没办法,我只能说我尽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