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有80%的人都看不懂这到底说什么。 人生而不平等。肤色上不平等(故事一) 社会地位上不平等(故事二) 金钱和权势上不平等(故事三、四) 基因上不平等(故事五) 科技上和暴力上不平等(故事六) 《云图》是对电影艺术的一场革命。其意义类似于立体主义的出现之于绘画。在此之前,人们从来没有想到过,可以把不同角度看过的无关联客体综合起来表现在一张绘画作品里,却能在欣赏者眼里投射出一致的主题。 云图正是这样,把完全独立的六个故事,每一个都打散成几十个碎片,再重新拼接,以观众对片段投射的情绪与思考来组织材料,因此虽然故事繁杂,千头万绪,观众很难复原情节,但随着电影发展而产生的情感,却是以一贯之,纹丝不乱。而且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情节上,放低了情感上的戒备,更容易受到感染,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就像看毕加索反映纳粹暴行的杰作格尔尼卡,把男人女人牲畜最痛苦的正面侧面背面全部穿插安排在一个画面里,画面里空间关系、色彩、结构这些传统绘画最重视的元素全部都被忽略。而你越是在画面里寻找这些元素,越是试图重构符合认知的客观世界,就越是被画面中巨大的痛苦所震撼。 艺术产生于人的感觉,又作用于人的感觉。合格的艺术重现人的感觉,优秀的艺术拓展人的感觉,伟大的艺术延伸感觉的维度。画一个老妇人,能看出她的老态龙钟,是合格;画一个老妇人,能看出她年轻时的风姿妖娆,是优秀;画一个老妇人,能看出她数十年间如何从风姿妖娆变成老态龙钟的桩桩件件,是伟大。 人类是三维生物。我们可以感知空间存在并在空间里自由活动,但在时间的维度上人类毫无自由。我们不能重新经历过,也不能预先感受未来,连把时间流逝的速度改变一点点,也需要对于我们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
电影是随时间流逝的投影,是二维平面加一维时间的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电影有条件影响人对于时间维度的感受。电影艺术独有的重大突破,无不在此处做文章。在云图之前的电影,在时间维度上的探索,都不改变时间的线性属性,所做的无非是把时间这根线拉长缩短,剪断重组,或者折来绕。《云图》则不然。它通过把跨越宏大尺度的若干故事线并行化,打破了时间的线性属性。正如同无限地分割弯折一条直线可以制造出介于一维和二维之间的分形,《云图》突破性的艺术手法给予观众一种突破线性时间束缚的感觉,呼应了影片表达的追求自由这一层最浅显的主题。 《云图》从结构上可以说是“重叠的独奏构成的六重曲”。如果它有音乐性的话那么它也可以是:钢琴、单簧管、大提琴、长笛、双簧管和小提琴。每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亚当·尤因的太平洋日记是充满大淘金时期的发黄的日记;西德海姆的来信则是一战之后暗流涌动下的上流社会的书信集;半衰期:路易莎·蕾的第一个谜是60年代情节紧张的美国电影;蒂莫西·卡文迪什的苦难经历又是具有英伦气息的黑色幽默传记电影;星美-451的记录仪是亚洲风情的坎坷帮硬科幻;思路刹路口及之后所有就是浩劫之后轮回到原始社会的预言。在第一部分,每段独奏都被它后面的一段打断;在第二部分。每段被打断的独奏都按照顺次再次开始。
原著与电影 对于原著我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能把将近五十万字的作品写成如此结构大卫·米歇尔绝对是一等一的讲故事高手,而且语言风格的变换(虽然看是翻译版)也非常娴熟。但对于乔治·奥威尔的说法这部作品就显得有点不够深刻,拿最生动的未来的釜山来说:故事地点,朝鲜半岛,内容,反乌托邦,可这竟然让你无法联想到《1984》而是《逃离克隆岛》!话又说回来,作为一部电影虽然不能有太高的艺术成就但是作为娱乐片这会是六个非常可爱的故事,而且每部分都个性鲜明。虽然制片人里面没有斯皮尔伯格或者迈克尔·贝不过我还是相信这部电影会很热门,当然最好控制一下电影的长度。 《云图》的模式 《云图》之后的热议估计和《低俗小说》对于结构的讨论不相上下。这种具有建筑美的叙事方式不仅开拓了电影的结构而且可以甚至是牵强地把几个短小精悍的故事关联起来(这无疑是一种能力)。无论成功与否这都肯定会化作一滴水,但是如果没有众多的水滴,哪会有海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