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华谊兄弟斥资2.1亿打造、冯小刚导演、刘震云编剧的电影《一九四二》继“看见·一九四二”发布会揭晓前导海报和预告片之后,8月16日下午在北京举办“追问·一九四二”发布会,出品人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携冯小刚、刘震云一同出席,三人共同宣布电影将破天荒发布5支预告片,掷出关于一九四二年的“人性五问”,从不同角度凝视历史的横断面,再现灾荒中的纤毫人性。
五大视角凝视历史横断面 伏脉千里尽显人性百态
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华谊兄弟举办了“看见·一九四二”发布会,当时编剧刘震云曾经介绍道:“《一九四二》的主角有19个,次要角色有50个,69个角色在戏剧和电影中都是大忌,电影中有灾民,蒋介石代表的国民政府,中国军队,日本军队,美国记者,神职人员等多方面的人物,几方面的人物在电影里面相互是不见面的,这在戏剧里也是不成立的,后来我和小刚发现他们不见面正是这部电影的张力所在。现在电影能够拍摄完成已经很不容易,等到电影上映的时候观众一定可以看到一部特别不同的,好看的电影。”
而此次《一九四二》打破常规的“人性五问”预告片,正是借由五方面人物的犀利问句展现了电影中不同的历史横断面,也展现出冯小刚导演视角下的人性百态。在战争的大时代背景下,五条不同的故事线索各自展开,以伏脉千里之势衬托出这部电影还原历史的谨慎与诚意。
发布会现场由黑、白、灰色调布置而成,展现的第一幕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天真地问 “爹,啥叫逃荒呀?”这第一个追问拉开了《一九四二》的序幕。“没有吃的了,出门寻吃的,就叫逃荒。”父亲简单而质朴的回答背后,是一场百年难遇的天灾人祸。灾祸中,有的人成了官,有的人宁可饿死也不卖孩子,有的人为了活命愿意卖掉自己……这简单却终极的“吃的问题”引出人生百态,也引出了第二问,“如果两个人当中必须饿死一个,饿死灾民还是饿死士兵?”
↓点击播放《一九四二》预告片之“爹啥叫逃荒呀”↓
1942年的中国,大战一触即发。对军人来说,饿死士兵有可能会亡国;对百姓来说,饥饿比炮火更可怕。国民党高级将领蒋鼎文,面对河南省主席李培基说道:“饿死一个灾民,地方还是中国的;如果当兵的都饿死了,我们就会亡国!”在军队都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灾民如何生还?
↓点击播放《一九四二》预告片之“饿死灾民还是饿死士兵”↓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亲自经历饿殍千里的惨状,举起手中的照相机希望纪录真实时,面对的却是生死攸关的抉择“继续走下去,是得普利策奖还是成为日军俘虏?”。人们一天天在饿死,蒋介石口中不可能发生的事,都记录在了美国记者的胶片上。他说“我看见了狗吃人”。薄薄几张照片,对蒋介石来说重若千钧。
↓点击播放《一九四二》预告片之“得普利策奖还是成为日军俘虏”↓
当传教士把救赎灾民的希望寄托于宗教时,得到的却是现实的无情打击,连信仰也动摇了,这就是第三问:“这里的一切,主知道么?”神父梅甘旅居中国三十年,“我本以为了解这个地方,灾荒发生后却越来越不明白。”虔诚的传教士安西满看见各种惨烈的现实后愤怒的连连追问:“善良的人们,为什么要遭受战争的威胁,饥饿的恐惧?如果斗不过魔鬼,信主有什么用?”
↓点击播放《一九四二》预告片之“这里的一切主知道么”↓
一边是宣传部长张道藩对记者说“饥荒只发生在沦陷区”,一边是蒋介石让大公报蛊惑人心停刊整顿;一边是河南省主席李培基恳请政府紧急救援,一边是蒋介石轻描淡写的“灾情没有那么严重”;一边是中央决定从军粮储备中抽出八千万斤救灾的喜讯,一边是救济粮被当地官员贪污买地的现实;各种矛盾对立,势力交锋,最终化为沉重的第五问:“河南到底死了多少人?”
↓点击播放《一九四二》预告片之“河南到底死了多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