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名: |
td123
VIP
|
|
Lv09.护国法师 (73521) |
昵 称: |
天地无用 (男)
|
年 龄: |
31岁 |
生 日: |
8月7日 |
来 自: |
湖北省 十堰市 |
身 高: |
保密 |
婚 姻: |
已婚 |
职 业: |
管理 |
学 历: |
小学 |
加入日期: |
2011-10-24 12:32:00 |
最后登录: |
2016-6-17 12:41:36 |
个人爱好: |
保密 |
交友目的: |
未知 |
所在地址: |
保密 |
暂无介绍 |
|
|
影视标签(7) |
10
迅电流光
影评(3)
人气(14%)
一部励志片。比较清淡口味的。
|
8.925
黑衣女人
影评(7)
人气(27%)
非常好看 作为一部恐怖片来说不错了,主角眼神配合阴沉沉的环境给这部影片的恐怖增加了不少氛围,看来哈利波特的扮演者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迈出了新的一步,小伙子钱途无限哦...
|
7.75
CCTV12天网栏目
影评(10)
人气(100%)
非常好看 可以学习点法律知识和社会常识。
|
|
|
|
|
|
|
献给女性的爱情经典教程:生命中不容错过的百部电影(第二十五部)
荐 发布12-3-16 10:20
|
|
|
第二十五部:《朗读者》
我迟迟不愿介绍一些影片,不是不好,而是太好!太好的东西有的时候你不能说,一说就错,你怎么可能三言两语就把艺术的精品介绍周全,你怎么能够用三言两语来肢解感受,涂抹那只属于你自己的色彩,你怎么有权力用选择性的话语屏蔽掉一些信息,又放大一些信息呢?于是,有一些人们公认的经典,我不敢轻易书写。
我是先看的原著,深深被吸引(记得那次是开一个什么会议,我却被邻座男孩带的一本书迷住了,会议的内容早已忘记,书却是看到最后,泪流满面,弄得很不好意思)。之后再看的电影,深深被感动,再买的译林出版社出的书,又看了一遍。然后就是不厌其烦向大家推荐书,推荐电影。不过说实在话,原著还是比电影有更多的触点,毕竟镜头语言还是有许多限制。
故事很简单,写的是一个15岁的少年米夏悄悄的和比他大21岁的汽车女售票员汉娜相爱。几年之后,女人消失在米夏生活里。再几年后,少年米夏长大成人,正在进行法律实习的时候,在法庭里发现被告就是这个女人,她在二战期间曾经在纳粹集中营里作看守,对一些犹太人的不幸遭遇犯下罪行。问题的关键在于,她的罪过有多大,她是主犯还是从犯,焦点集中在一份文字材料上。法官问她有否写过这份材料,她否定了,但是最后又承认了,于是被判终身监禁。米夏回忆往事时,发现了一个秘密,她根本就不认字,她总是让米夏给她朗读,但极力掩饰自己是文盲的事实,特别不愿意让米夏知道她不识字。米夏本来可以帮助她澄清这一点,至少可以减刑的,但是米夏见到法官,却没有提起此事。
后来米夏结婚生子又离婚,还是记得汉娜,感到那段相爱的默契日子再也没有出现在和其他女人的经历中。渐渐感到过去的生活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成为虚无,反而以一种新的形式存在着。有一些事情是自己应该做也可以去做的,于是,米夏开始读名著,录音寄到监狱,这样坚持了很多年,但是米夏从未再去见过她,也没有给她留下片言只语。收到过她寄来的简单的信,一封都没有回复。直到18年之后,她终于可以出狱了。就在她出狱前,监狱长让他们见个面,米夏去了,发现从前她身上好闻的味道消失了,变成了老女人的体臭——这是米夏的感受,他没有特别留意的是汉娜的感受,这么多年以来,是对米夏的爱支撑着她,但是,见面之时,才感觉到,米夏已经不再爱她。过去的时光是永远回不去了。
米夏为她联系好工作,准备好她出狱的一切,却听到她自杀的消息。赶到监狱里,听到监狱长介绍她这么多年来的生活,去看了她住的地方,在那里米夏找到自己多年前在大学里领奖时登载报上的一个背影照片,她剪下来,一直保存着。知道她通过米夏寄过来的磁带,和原著对照,学会的阅读,学会的写简单的信,她给他留了一个条子,请他把她积攒的钱寄给当年受害人的女儿。米夏找到那个女儿,但是她只留下储蓄罐,把钱退给米夏。米夏作主,把钱捐给了“犹太人扫盲联盟”,不久之后,米夏收到联盟寄来的感谢信,米夏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站在汉娜的墓前。
无论是书还是电影我都看得泪流满面,但是体会复杂,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的,也许不说是智慧的。朗读者至少让我们感受到一个犯过错的女人,也可以有迷人的震撼人心的爱,无论汉娜做了什么,她和米夏的爱情仍然是爱情。正如作者本哈德施林克说的“人不因为曾做罪恶的事而完全是魔鬼!”
摘录原书中的精彩描述两段。第一段是在汉娜被宣判后“她目不斜视,眼光穿透尘世一切,扬长而去。那是一种俾倪万物、深受伤害、彻底绝望而无限疲惫的眼神,一种任何人、任何物都不再想看的眼神。”
第二段是汉娜死后米夏的心灵独白“转眼间,这一切已经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了。汉娜死后好几年间,那些老问题一直在苦苦折磨着我,我是不是拒绝过她,背叛过她?我是不是仍旧对她负有罪责?我是不是因为毕竟爱过她就对她负有罪责?我不是原应该宣布脱离她、摆脱她?又怎么才能摆脱?有时候我又扪心自问,是否不是别人而正是我本人,要对她的死负责?……”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