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动画和中国动画人而言,2011年的银幕算不上平静。年初有《喜羊羊与灰太狼之兔年顶呱呱》的王者归来,与之同期上映的还有《恐龙宝贝》、中日合拍的《老夫子之小水虎传奇》和中德合拍的3D动画《熊猫总动员》。而到了暑期档前后,动画片大繁荣,其中有红色题材的《西柏坡》、功夫题材的《兔侠传奇》、奇幻题材的《魁拔》、科幻题材的《赛尔号只寻找凤凰神兽》和网络社区游戏改编来的《摩尔庄园冰世纪》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看上去,国产动画似乎已经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对外国——尤其是美国和日本动画的“围剿”实现了突围,可是,事实真的如此么? 国产动画的现状     曾几何时,动画在中国是一个辉煌的片种。从万氏兄弟的《大闹天宫》开始,到民族色彩浓重的《九色鹿》、《小蝌蚪找妈妈》、《小燕子》、《牧童》、《金猴降妖》,到含义深刻隽永的《三个和尚》、《不射之射》,再到《天书奇谭》、《哪吒闹海》这样的鸿篇巨制,中国动画的确民族过、辉煌过。可是当欧美和日本动画如火如荼蓬勃成长之时,中国动画的定位、形态、制作流程、市场体制却出现了极为严重的问题,以至于在过去近20年的历史中,国内90%以上的动画公司都只在从事国外动画的加工工作,整个国内动画界早已急剧萎缩——这一现象既令人迷惑,也令人疑惑。     近二十年里,中国动画人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中国电影人的“说教论”的毛病。在彼等的动画中,很难发现真情实意的娱乐和笑料、很难找到可爱的童真与童趣,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一般的严肃面孔,而且由于意识形态问题的限制,国内的动画人往往不敢“放开手脚搞创作”。而且那种“动画是只适合小孩子”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也在内部限制着优良作品的诞生。而最恐怖的,还是来自外界——欧美和日本动画片对市场的长期霸占,动画公司的长期代工,致使中国动画人只有效仿、模拟、山寨的思维,缺少了原创性的人物、缺少原创性的形象、缺少原创性的故事。在人才和资金都乏力的情况下,我们为国内的孩子送上只有32色,16色,甚至是8色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淘气蓝猫》这样的低幼动画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此之外,产业链的缺失,也让中国动画人吃到了“后继乏力”的苦头。费尽心思做出来的动画,没有后续的玩偶、图书、音响、游戏、甚至是公园的衍生品,只有票房的“一锤子买卖”,这自然让从业者的信心大减。这样,在主观创作、客观条件、经济效益都是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国产动画遭遇低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曲折的复兴之路     虽说问题的症结很明显,但是要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靠动画人的努力、政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全社会对动画的认知的改变。很多人一味地指责日本动画渲染色情和暴力,而自己却长年累月地胡乱改编《西游记》,对其中的“色诱”和“暴力”大而化之、选择性失明,那么国产动画便不可能得到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果只是一味地要教育孩子、进行说教而忽视动画本身的娱乐性和消遣性的话,那么国产动画会很容易就失掉大批的观众。为什么《猫和老鼠》可以风靡世界几十年而不衰,最终要的就是它足够好玩和可爱——这是动画片立足的基础,如果连“好玩”都做不到,那么“寓教于乐”就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有人幻想说,是不是可以仅仅靠一到两家民营动画公司的一到两部天才作品就可以解决整个产业的问题,这是不现实的。可能在IT界这种传奇可能在Napster,facebook上有迹可循,但是在高投资、高风险的电影业中,这几乎就是说梦话。其实这种能在影迷之间引发讨论热潮、让人欲罢不能的天才般的独立动画作品绝非无迹可寻,但它们无一例外地都销声匿迹了,作者也如同闲云野鹤一般不见踪影。前几年,DIY的手绘动画《李献计历险记》和那部计算机制作的《打,打个大西瓜》都让人看到了国内“动画发烧友”的专业素养。只不过没有政策的惠及,没有资金的支持,这些独立动画在发表之后,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它们独特的气质、出色的创意并没有进入市场、更没有成为整个行业的推动力。那么,难道是外国的动画“挤兑”国产动画,使其没有生存空间了么?     很显然并不是这样,国家在2000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也从一定程度上对国产动画实行了“地方保护”。可即使是这样,国产动画依旧缺少市场。虽然说政策有利于在一段时间内国产动画在电视台和银幕上的占有率,但是从长远来看,没有与外籍动画进行面对面、硬碰硬的市场竞争,国产动画永远难以成熟。而且限制进口和播放时间,更进一步地把国内的动画人培养成了“高大的侏儒”——貌似占有极大的播放比例,但故事和制作却幼稚和粗糙得令人惊讶。也许,这只是一个暂时的权宜之计。     可能,对于动画这个特殊的、受众面相对较小的片种来说,最重要的是开发下游产业,把利润增长点从动画身上转移到附属品上,加强产业化的运作。有人认为此举会削弱动画的质量。比如说数年前走红的“蓝猫系列”和最近正在风口浪尖的“喜羊羊系列”。都是注重了衍生品的开发,而在动画质量、造型设计和故事上,并不尽如人意。于是,这就造成了一种怪现象:动画本身质量过硬的作品得不到整个市场的认可;反而是那些质量平平,缺乏个性的大众化的作品,因为市场运作合理、产品开发积极,反而获得了成功。但是,这种成功只是“商业上”的成功,对于动画本身和动画艺术来说,这两部动画片——尤其是取得了巨大商业成功,一年一部“贺岁片”,形成文化现象,人物造型遍及全国的低幼动画《喜羊羊和灰太狼》,很难称得上“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