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图在线 首页 | 交友 | 影视 | 影吧 登录 | 注册
首页  心情日记  相册38  影片点评  影片关注  好友列表  最近访客10  网址收藏  留言板146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头像 
相册 38
人气:984
会员名: jrgunzou 
Lv06.大魔法师 (6278)
昵 称: test (男)

 影视标签(0)
 我还没有收藏影片呢!

 最近发贴(54)
·日本网友“最爱的深夜动漫top10” 部部精品  发布于:2011-11-4 17:00
·日本网友心目中声音可爱的女声优投票top10  发布于:2011-11-2 15:24
·《剑风传奇 黄金时代篇:霸王之卵》正式预告片出炉!  发布于:2011-11-2 15:21
·霸气外露!10月番《Fate/Zero》人气排名第一!  发布于:2011-10-31 15:59
·拨动心弦的异性之声——柯南榜上有名~  发布于:2011-10-31 15:51
更多>>
影吧首页 >> 动漫专题吧 >> 阅读2301 +50经验值 回复 发贴
日本动画声优产业发展之路  修改11-6-28 10:32
本文转自《中国文化报》  

    近日来,两个颇为吸引眼球的动漫声优大赛的举办,为中国动漫产业增添了一道亮色。一个是青青树动漫公司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联合主办的“全优声”中国首届声优大赛,另一个是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组织的“美猴奖·新明半岛杯”大学生动漫声优大赛。声优,仿佛一夜间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了。

    然而,这个早该受到业界关注的事物,是否真的会因为这两项大赛的举办而就此被予以足够的重视了呢?我看未必。因为中国动漫产业充满了各种本末倒置的怪事,比如认为产量多是一件很光荣的事,再比如把政府而不是市场看作是自己的“消费群体”和“买单者”等等。如果人们对声优大赛的关注超过了对声优这个行业本身的关注的话,那么再红火的大赛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究竟什么是声优产业,声优产业在日本等动漫发达的国家为什么能有今天的规模?笔者希望借这两项大赛的举办,对声优产业在日本发展的经验进行一个归纳,为中国的动画声优产业发展提供借鉴,尤其希望能把诸位看官的目光从对声优大赛本身的关注转移到对这项产业内在运行规律的关注上来。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声优和声优产业

    “声优”一词来自日本,意思是配音演员。这个行业是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引进外国电影后产生的,而这个词则是日本在80年代后期由著名的动画配音杂志《Animec》的副主编井上伸一郎提出的造语,后来井上在新创刊的《月刊NewType》中大力推行“声优”的提法而使其普及开来。

    根据一项2008年的统计,日本动画声优收入最高的人是林原惠,其年收入达到7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30万元。日本年收入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动画声优共有7人,500万日元至1000万日元的有11人。此外,日本年收入前40位动画声优的收入总和为2.9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300万元。

    与上述收入数字同样重要的一个数字是,日本有130多家专业的声优学校,每年培养2000多名职业配音演员。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其工资水平甚至一度连温饱都难以维持。

    这就是声优产业,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就像任何其他职业领域一样,产业的存在只是意味着一个创造价值的可能性,而大部分的人只能是金字塔的基座,真正能创造可观价值的只是那些最具备实力和能把握住机会的人。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借力电视媒体普及:日本动画声优产业初步建立

    日本配音业大抵与中国配音业诞生在相同的时期,它的发展和日本上世纪上半叶发达的广播产业是分不开的。1925年,NHK的前身日本东京放送局开始无线电广播业务,同年募集了12名研究生专门从事声音出演的工作。这是日本最早的声优。二战以后的1950年代,广播配音行业达到最高峰,一度出现10个招聘岗位有6000个人来应征的盛况。

    日本早期动画的配音演员,主要就来自于这些广播配音,除此以外,还有电影演员和戏剧演员等参与。只不过,这一时期的日本动画声优行业还很不职业化,难称产业。真正促成日本动画声优产业建立的是电视媒体的普及和电视动画的发展。

    从60年代开始,日本进入民放电视台的草创期,由于本土节目供不应求,电视台大量引进了外国影片,从而促成了日本声优的第一次高峰。无独有偶的是,日本电视动画也在这一时期诞生——富士电视台于1963年播放了手冢治虫的第一部电视动画片《铁臂阿童木》。

    电视媒体的普及让电视节目配音演员的需求量激增,从而带来了专业化和职业细分。当时对配音演员的称呼还不是“声优”,而是声音的“担当师”。60年代的声音“担当师”决不像50年代那样,仅仅是一些从事第二职业的广播配音员,他们是专门培养的一群人,是专门为了电视配音而来的,有的甚至就是专门为了动画配音而来的。可以说,大量动画配音职人在60年代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动画声优产业初步建立。

点此在新窗口浏览全图

从幕后到台前:日本动画声优产业大发展

    在60年代,日本动画声优虽然从人数上看初具规模,但一直无法摆脱一个困境,就是他们只是在影片幕后的存在,就像影子一样。谁也不知道给某个角色配音的人长得什么样,谁也不认识他们,甚至也不关心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这种情况和现在的中国动画声优业很相似。而让这些声优们摆脱这一困境的秘方就是:发展成人动画。

    在日本动画声优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作品是《宇宙战舰大和号》。不是说这部作品在配音方面达到了多么难以超越的水准,而是说它作为日本成人动画的开山之作,让声优有了一个从幕后走到台前的机会。很多女性观众喜欢上了片中的男主角古代进,很多男性观众迷恋上了片中的女主角森雪。而在现实生活中是无法见到古代进和森雪的,因此观众们就自然而然地把这种爱慕转移到饰演他们的声优的身上。

    低幼动画是无法达到这一转移效果的。因为小孩子是无法从剧情中跳出来的,他们更关心的是形象本身的视觉刺激,他们并不认为声音是重要的。成人观众欣赏的则是一个包括形象、声音和性格在内的人物整体,这种有深度的爱让他们认为形象、声音和性格都是具有同等价值的要素,因为它们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可以说正是日本成人动画中这种观众与角色“隔空恋爱”效应的存在,以及角色是虚拟的,不能满足“隔空恋爱”的互动需求,才将原先仅只是角色影子的声优们从幕后搬到了台前。

    这一搬就搬出个巨大的产业来。借助《宇宙战舰大和号》的成功,神谷明、古谷徹、古川登志夫等饰音片中美男子形象的声优们组成了一个乐团,开始了与声优业并行的音乐生涯。这是最早的动画声优进军演艺事业的案例。另外,专业动画杂志在这一时期纷纷创刊,并且均设立了专门透露声优情报的区

 正文内容分页: [01] [02] 回贴 0 | 阅读 2301
发贴请先登录
声明:如有来函说明本网站提供内容系本人或法人版权所有,本网站在核实后,有权先行撤除,以保护版权拥有者的权益
2004-2024 雅图在线 | 联系方式 | 鄂ICP备11007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