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6日所發生的戰事, 以其發生地命名,史稱"魯烏姆戰役" 在此役後,吉翁基於自開戰前的計劃, 準備與聯邦締結有利本國的停戰協定. 在此同時,考量萬一發生的局勢, 也持續進行地球親攻作戰的戰備. 在聯邦內部, 則全力傾注於在魯烏姆會戰遭瓦解的宇宙艦隊重建工作. 但最感頭痛的,即是雷比爾將軍被俘虜一事. 1月17日 吉翁將已成戰俘之身的雷比爾將軍影像, 與在魯烏姆創造輝煌戰果的新武器, 進行全地球規模的宣傳演說. "在我們優秀的吉翁國民面前, 在數量優勢的聯邦軍,也不過是烏合之眾!" 這般主題的演說,吉翁的士氣為大振, 也譡哗-]摪畹囊鈿鉃橹? 聯邦軍為了提振士氣並挽回名譽. 由少數精銳編成特種工作隊, 發動營救雷比爾將軍的行動.此作戰於22日凌晨展開.但是, 在收到偽裝成難民船的艦艇成功潛入第3區的消息後, 便失去隨後的定期聯絡了. 聯邦軍決策階層認定營救將軍作戰失敗了. [ 吉翁無兵 ] 1月28日 透過中立的第6區, 由吉翁政府向聯邦提出締結停戰條約的要求. 雷比爾將軍仍一直無法救回, 且收到吉翁艦艇逐漸在所羅門大規模集結消息的聯邦政府,打定決心接受此一要求. 締約之日為1月31日.地點在永久中立地區的南極大陸進行. 當天,設於南極大陸觀測基地的特別會場, 聯邦,吉翁代表團會面了. 條約的內容大抵照料想的,承認吉翁公國的獨立自治權, 以及督促聯邦軍縮減軍備,名雖為停戰條約, 實際上則投降勸告.但在聯邦政府中, 已無進行徹底抗戰的軍力了,只能選擇吞下此約一途. 然而,對聯邦而言,奇蹟發生了. 31日下午1點15分 雷比爾將軍救出的消息傳到締約會場. 雷比爾將軍已在魯納茲基地,千鈞一髮之際, 在該地透過可資利用的全周波數, 進行全地球圈規模的演說. "我透過這雙眼,目睹到吉翁內部的凋弊程度. 我們聯邦軍之上,吉翁也疲乏了. 前次的殖民地落下與魯烏姆戰役, 對吉翁也僅是樁苦痛的勝利. 而且吉翁裡所剩的兵力也很稀少了!" 這就是後來稱為"吉翁無兵"演說的大要.
[ 締結南極條約 ] 接到此訊息的聯邦政府決策陣營, 決意抗戰到底.扳倒狼狽不堪的吉翁代表團, 再度檢討條約的內容. 結果到最後當天僅以締結軍事條約收場, 兩軍仍持續已呈僵持的戰事. 再者,當日所締結的軍事條約,其主要內容概略如下: 禁止使用 NBC 武器,以及大質量武器(殖民地炸彈等) 乃至其他武器的運用限制.(但核子動力,雙方並未同意加以限制.) 禁止對木星能源船團,月球表面永久都市,與中立區域之都市發動攻擊. 確認戰俘待遇等人權因素. 就這樣,吉翁自戰前所規劃之結束戰爭之進程, 雷聲大雨點小地瓦解了. 即便在現階段締結停戰協定, 也無法期待對吉翁有利的條件. 剩下的出路僅有抗戰到底一途而已了. 雖有一部份的反對論調, 吉翁實質領導者基連.薩比仍執意繼續遂行早先擊潰地球聯邦軍的計劃. 亦即將兵力送入敵人咽喉的地球侵攻作戰. 當然,此計劃並非立刻就壓制全地球的傻事. 兵力送入地球之最大目的, 是為了確保rare metal(稀有金屬),與石化燃料. 雖說擁有資源採掘用的小行星或月表基地, 仍有很多種僅在地球生產的礦物資源. 以宇宙殖民地為母國的吉翁公國而言, 此礦物資源為其迫切渴望的東西. 下降作戰的準備,高效率進行. 並且在重複無數次的電腦模擬與演訓後, 大量降下作戰用的艦隊, 終於自吉翁本國與建設中的所羅門要塞出發. 時為2月4日,13時40分. 地球降下作戰
[ 降下作戰開始 ] 此時期,在魯烏姆會戰喪失多數艦艇的聯邦軍, 並無掌握制宙權.尤其在月球側的空域, 完全呈現如同吉翁後院的狀態, 降下艦隊也並未受到重大妨礙, 便已到達地球的衛星軌道. 接著,在2月7日,地球降下作戰展開了.姆塞級巡洋艦, 與其倍級重巡洋艦等降下母艦飛抵(fly by)降落目的地上空. 所牽引之大型HLV(進入大氣層與脫離用太空艙),迅速降下. 此時負責指揮的多茲魯將軍如此督促激勵其麾下: "最早碰到地表的人,我將請他最高級的美酒喔!" [ 吉翁降下後的戰鬥 ] 降下目標地點大致選擇四處:北美洲紐約周邊, 加州周邊,東亞北京近郊,及東歐裏海沿岸. 對於此行動,聯邦軍並無法採取對應措施. 由於殖民地落下的劇烈環境變化影響, 使得最具機動性的海上機動艦隊受到幾近全滅損害之緣故. (戰友註:主要指異常海洋氣候,使得船艦幾乎傾覆殆盡) 再者,吉翁宇宙艦隊在衛星軌道上, 散佈最大濃度的米諾夫斯基粒子, 即是盡全力仍無法以雷達掌握降下部隊的行蹤. 為此,電波導引之攔截飛彈無法使用. 高高度攔截戰鬥機也在無法判明敵方HLV的正確進入軌道的情況下, 未予以迎擊. 當日成功降落地表之HLV及穿梭機的總數, 達到400架以上(但遭迎擊的HLV,約僅32架) 兵員3200人,MS220架,戰鬥車輛380輛. 這是在第一次降下作戰所降下的吉翁軍總兵力. 隨後,在確保地上的灘頭堡之後,HLV脫離大氣圈, 再次搭載戰鬥人員與MS落下,進行來回穿梭的運輸作業. 像這樣大規模的降下作戰, 吉翁分別於2月7~15日,22~26日,3月5~10日,18~22日共實施了四回. "這就有如從軌道上進行地毯式轟炸一樣.只不過投下的, 是比炸彈更為危險的東西."當時負責降下的人提到. [ 吉翁地面軍 ] 際落地面的吉翁軍,與各方面的聯邦軍發生戰鬥. 即便在地上,吉翁的新武器--MS, 也毫無遺憾地發揮其威力. 靈活迅速地掃蕩聯邦軍地上部隊. 另一方面,情勢對守勢的聯邦軍是壓倒性的不利. 因為在廣大遼闊的大陸上,下批部隊會從天而降到哪處, 眾人皆無法察覺.且強大的掩護射擊在守護著吉翁地面部隊. 這是從衛星軌道上的宇宙艦艇所投射, 以軌道爆雷(?)所做的掩護攻擊. 但唯一奮戰不懈的是航空部隊, 對零星散佈在美洲與亞洲各大陸各地的前線加以支援, 數量也過於稀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