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悲剧起源 来自于一个完全悲剧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人们读到的更多是无情。 二、日期不吉 与“518”约等于“我要发”一样,“214”会不会是“爱要死”呢? 三、名称不好 中国的“情人节”给人的感觉更多是“大款小姘节”或者“富婆帅哥节”,暧昧多多。 四、商家“阴谋” 花了大把的钞票,送出了原本廉价的玫瑰和巧克力,各位商家老板才真的是叫过节。“烛光晚餐”“浪漫舞会”更是价值不菲,这天的情人们能真正体会到“爱情价更高”的现实生活含义。 五、没有个性 在个性飞扬的今天,大家还在凑这个热闹!何必都赶在这一天呢?一定要有这个名目才能来庆祝彼此的感情吗?你的生日、他(她)的生日、你们的相识日、你们的结婚日……哪个不是你们专有的情人节呢? 六、索然无味 走了几家店,等了半个小时以后,终于开始了烛光晚餐。刚刚放下刀叉,准备说些什么,服务生来服务了:“小姐先生,还要点什么吗?您看,那边还有人等着呢。”于是匆匆收拾,走出大门,对视了一下:“去哪?”“不知道!”--许多人的情人节。 七、怅然若失 望着对面的情人,是不是突然觉得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浪漫呢?是不是突然发现你们又老了一些呢?是不是突然感到生活其实很平淡呢?是不是突然希望下个情人节来得越慢越好呢? 八、影响健康 医学专家研究指出:情人节容易患“接吻病”,容易有意外情况发生,所以专家提示大家:“温馨”的时间不要太长、不要太激情!如果还有进一步情况发生,先做好预防准备。(网友degel) 我爱你,但我不过情人节! 人类最大的毛病不是艾滋不是癌,而是集体性癔病,情人节便是其中之一。也有解释成时尚或者流行。随便什么都喜欢一窝风,就说穿衣服吧,上世纪60年代大家都是四个口袋的蓝蚂蚁;后来变成了满地头顶红星的菜青虫;又后来大街上都是每人两只大喇叭;再后来又变成了每人两只细笔管…… 如果长江流域的水能够不发集体癔病,不在同一时间赶向同一地点,估计也不会出现洪灾。这种癔病有害有益,情人节,商家高兴,女孩子高兴,男孩子就不一定开心。 看过一则电视广告:一个大男人在蹦极,视死如归地从悬崖上跳下来,半途中掏出手机颤抖着给女孩子打电话:“情书是我写的、玫瑰是我送的、我是……”我认为这则广告做得极好,反映了现代人在感情方面的懦弱,必须要提起视死如归的勇气来方能向心爱人表白。 现代城市生活的空间逼仄,人们不得不把自己藏在一个个蜗壳之中,在感情方面,也注定要背上太多的装饰和造作,所谓作茧自缚。 听过青海的兰花花,听过贵州盘江侗族的情歌对唱,那种赤裸裸的的毫无造作的情爱表白,猛然撕碎了在城市里经营多年的假面具。 我们为什么要在情人节里仗着人多势众才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难道爱情是一首用情人节的卡拉OK来伴奏的流行歌曲? 我不喜欢用一、十一、九十九、一千零一来数字化爱情;我不喜欢用巧克力来使爱情甜得千篇一律。 我爱你!但我不过情人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