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拿什么拯救你?华语特效大片
机器侠
我们华语电影特效水平和好莱坞相差究竟有多远?简单拿《机器侠》和《变形金刚1》来对比,《机器侠》中的那场两大机器高手的对阵,大体效果看起来就如同三维动画片一般,毫无真实感可言。在《变形金刚1》这边,单是擎天柱首次变形的画面,特效小组就要保证这个机器侠身上的上千个零部件是在转动的,而且经过几十个工作人员的不断修饰,目的就要增强擎天柱的外表的金属质感。相比较而言,华语片的特效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好莱坞相差不止10年的距离。那么华语特效大片,尤其是科幻片就没有拍摄的必要了吗?当然不!特效大片也可以取长补短,至少有三个方面能成为我们自己的优势——
一、 剧本是重中之重
技术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某一家公司发发狠就能做出来,这是整个行业努力的结果,《阿凡达》的特效这么神乎其技,但詹姆斯·卡梅隆也利用资金优势调动了全球各国顶尖的特效公司,所以《阿凡达》是一个世界性的产物。想要华语片达到这种高度,那是强人所难。
冯小刚导演在开拍《唐山大地震》之前,就被问到过特效水平的问题,他说过:“特效是可以用资金来实现的。”当然了,华语片的投资也是有限的,《唐山大地震》耗资1.5亿元人民币,物尽其用,片中表现地震的场景相信不会太差,但有限的资金并不会让特效场景唱主角,片中打动人心的故事才是冯小刚最为倚重的。冯小刚的旧作《集结号》投资为8000万元,影片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前半段的战争场面上,后半段这是用故事和表演来撑起这部电影,《集结号》分配得当的调动方式证明了一点,特效与剧本兼备的话,电影往往都会大获成功,相信《唐山大地震》会走《集结号》的模式,特效虽然不能像《2012》那么多,但故事肯定会比《2012》要好。
二、3D电影是救命稻草吗?
苏乞儿
3D立体电影目前已经是电影市场最热门的话题,好莱坞明年一年就有超过20部3D大片面世,中国电影人也不甘落后,之前有《乐火男孩》、《苏乞儿》为中国3D电影投石问路,今年还有耗资近亿元的《唐吉可德》面世,《唐吉可德》是由阿甘执导古装战争电影,改编自西班牙小说《堂·吉诃德》。徐克也有《新龙门客栈》3D立体化的举措,张纪中也想拍摄一部3D立体的《西游记》电影。凡此种种,中国电影在3D化的进程上显然已经加快了脚步。但3D电影真就是特效大片的救命稻草吗?
从技术环境上来说,华语片的3D化仍然有待商榷,《苏乞儿》20分钟的3D片段就没有获得多少掌声。面对众多准备起航的3D电影,外界更是持保守态度。即使是好莱坞的3D电影,也要面临色彩偏暗,戴着3D眼镜不舒服的诸多问题,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对于自己新作的3D化都是抱着冷静客观的态度。詹姆斯·卡梅隆甚至还抨击像《爱丽丝梦游仙境》这种2D转为3D的做法,他认为这样做是藐视观众。华语片的3D化是一件好事,但首要一个问题是必须做到技术的达标,而且3D电影更要注重剧情的配合,单纯为了3D而3D,那么观众能否买账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了。
三、怎样揣摩观众心理?
中国内地电影市场2009年票房总收入过60亿元,2010年则是向着百亿元票房挺近,面对这样大的一个市场,应该说华语电影人是大有可为的。但是从《英雄》、《无极》、《赤壁》到《未来警察》这些年来,华语大片虽然是层出不穷,但始终和口碑不佳摆脱不了干系,极少数有口碑和票房双赢的商业大片。就算是张艺谋、陈凯歌、吴宇森这些导演用巨额资金炮制了一部部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