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全球同步上映的《2012》,大概是今年最后一部在国内与北美同步上映的分账大片了。既然是今年的“收官之作”,当然来势凶猛。导演艾默里奇本身就已经拥有了一班粉丝,加上这部作品又是他耗资两亿倾力完成的大制作,自然让期待指数爆灯。唯一让人担心的是,去年的《史前一万年》差点就砸了他的金字招牌,这次要是再把故事讲砸了,面子上恐怕就真的下不来了。 期待一 看洛杉矶如何沉入大洋 艾默里奇构思《2012》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最终推动他把这场“世界末日”实现在大银幕上的想法,其实来自于观众对《后天》的热爱。他们说看到自己熟悉的城市在银幕上被大自然毫不留情地摧毁,是一种不可思议的震撼!所以这次艾默里奇干脆就把地点选在了美国最美丽的海滨城市同时也是好莱坞所在地——洛杉矶。而给予它的命运也很残酷——让它直接在地震中从美国大陆上断裂,然后沉入太平洋。 为此,艾默里奇“制造”了10.5级的超强地震,运用CG绘景,拍摄了1400个特效镜头(《后天》只有380个),还增加了摇晃地板装置。在多重复杂的手段综合下,观众可以逼真地在大银幕上看到,洛杉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大破坏,而且就好像泰坦尼克号那样先断裂再倾斜,最后下沉到太平洋里了。而这也是本片最突出的一幕特效场景,期待指数百分之一百。 期待二 看海啸淹没喜马拉雅山 如果说远在美国的洛杉矶沉入了大海中还不足以让中国观众感觉到震撼的话——本来么,地球那一面的事情,关我们什么事?——那么,高过喜马拉雅山的海啸,则一定能让地球这边的你在银幕前坐不住了。 早就有消息表示,这次全球性的大毁灭会波及到中国的西藏地区,而且影片有一款宣传海报正是一个喇嘛的背影,在雪山的围绕中。事实上为了表现世界末日的到来,艾默里奇不但再次让白宫遭到毁灭,还把巴西里约热内卢的救世基督像也弄塌了,更让滔天洪水跨过雪山,淹没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 《2012》的先导预告片表现的正是这一幕:老喇嘛气喘吁吁爬到峰顶的寺庙,敲响了警钟,不远处巨大的洪峰正扑面而来,瞬间淹没了寺庙。压抑的背景音乐配上一声声的钟声,滔天巨浪绵绵而来,看似不经意地就摧毁了一切,没有人山人海喊救命,没有名胜古迹被摧毁,只有一名僧人和孤零零的寺庙。 可以想见,当这一幕在银幕上出现的时候,坐不住的肯定不止是美国观众了,身在东半球的我们对这场大灾难也感同身受。 期待三 看英雄救美的狗血情节 正如灾难片一定会有震撼人心的大场面一样,狗血情节也是场面之外所必须的。《后天》里,克服天灾的是父子之间深厚的情感,《史前一万年》里则是爱情,这回《2012》则是兼而有之。 约翰·库萨克扮演的科学家韦斯特教授婚姻破裂,前妻甚至有了新男朋友。当这场大灾难发生的时候,韦斯特刚从前妻家接走自己的一双儿女,准备前往黄石公园度假。在得知洛杉矶的灾难之后,韦斯特还是决定本着大无畏的精神返回市区救回前妻……以及前妻的男友。大约天底下也没有比这故事更加狗血的故事了。 但话又说回来,灾难片看的就是特效,故事太抢眼了反而喧宾夺主了。反而是老套的、简单一点的好,反正最终的目的就是煽情。不管自然多么强大,人类多么渺小,亲情、爱情却是无法用大和小去衡量的,是超越一切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越狗血的故事,在灾难片中,越能让人看得心潮澎湃,在尔虞我诈的现实世界里,让心灵找到一方净土。 观影功课 1.2012大预言 来自玛雅人的预言,2012年12月21日,地球将进入一个新的纪元。但是经过西方人的演绎,却变成了地球将会遇到末日。这一传说非常流行,就连小布什和奥巴马都穿过印有“2012年12月21日”字样的T恤,还有不少网站就是以“2012”为主题,让大家发表末日遗言以及总结逃生规则等。 而艾默里奇这次也是借助于这一预言,把自己所喜欢的灾难片的模式进行了一个大总结:板块运动、两极掉转、洪水海啸、火山地震……地球就这样分门别类地被毁灭了。要命的是,他还把上映日期选在了11月13日——黑色星期五。 2.PG-13级 除非灾难片一上来就不交代前因后果,直接上演摧毁灾难,否则就不要去计较开篇惯例会有的一系列计算啊、图表啊以及所谓的科学。事实上导演艾默里奇本人就是一个科学盲,而且地理和历史知识都不怎么样。他曾经在《独立日》里掉转了南北半球的季节,又在《后天》里搞错了公转的方向,《史前一万年》里还把不可能在同一时期的物种都放在了一起。 不过有一点倒是要提醒大家一下,虽然影片没有什么血腥暴力的场面,但是摧毁性的画面还是过于逼真,特别是城市灾难的镜头。因此北美分级的时候把影片划分到了PG-13,也就是13岁以下儿童必须要在父母的指导下观看该片。 来源:新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