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如果您还不知道“包强”这只强健的包子,请不要有任何犹豫百度一下。当然,您也可以在看过本文之后,再决定是否成为包子迷。
在今年的亚洲青年动漫大赛上,孙海鹏和他的“包强”赢得了无数掌声和关注。迄今为止我看到的“包强”系列的两部短片《龙拳》和《包强VS寿司人》,都充分体现出这位年轻动画师身上的某些卓越的品质:
一是,他坚持原创的中国形象。在今天这个时代,想要创造出一个前人没有想到过的形象并不容易;同样在今天这个时代,想要模仿一个前人已经设计好的形象相当容易;这两点注定了我们某种天然的惰性,那就是“拿来主义”。有些人提笔就是日本大眼睛的青年男女形象,仿佛除了这种形象就再也画不出其他的人类了;有些人看了很多欧洲艺术动画片,然后就从中选择一些冷门的风格变成了自己的风格,本质上还是抄袭。但是孙海鹏却创造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原创的“包子”形象,仅从这一点上看,他就已经超越了大部分人。而且“包子”的形象显然具有中国性,因为它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种经典食品。所谓的“中国性”不是指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形象,而是让人们一看就很有中国文化特点的形象。功夫元素的加入,让这个“包子”更有市场前景。
二是,他对动画节奏的掌握已经相当到位。我们知道,动画在策划时的关键是想象力,而在制作时的关键是节奏把握。由于不是真人出演,是画出来的运动,因此必须让这些运动符合现实生活中的运动规律。这两部动画短片都有动作快速的武打戏,而孙海鹏的表演让人感到张弛有道,不仅关键帧之间的动作流畅,而且节奏拿捏得准确。在《包强VS寿司人》的开始,包强出拳击打“东亚病夫”牌匾的一段尤为精彩。影片先是让包强做好充分的蓄力,然后拳头突然发出,牌匾应声而被打为两半,这段描写真是惟妙惟肖。
不过,“包强”的形象和这两部短片里也的确还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比如:
包子的形象虽然很有创意,但是如果让包子来演动作戏,那么有一个天然的缺欠就是它没有腿。虽然孙海鹏让包强舞起了双节棍,但是如果没办法表现腿法,那么这个武术是不完美的。另外,相比“包强”的造型设计,寿司人的设计略显草率:如果包强没有腿,那么为什么寿司人要有腿呢,大家都没有腿会让整个世界观更统一一些;如果说包强的眼睛和整个包子的造型结合得很贴切的话,那么寿司人的眼睛则略显突兀等等。
此外,在《龙拳》一片中,敲鼓包子的动作跟音乐的节拍没有配合上,且从始至终保持不变,而弹琴包子的动作又太过单一,老是在一个地方弹来弹去,这些都有简化处理之嫌。虽然一个人做一部片子非常辛苦,但是如果能再斟酌一下细节,作品的品质可能会更出色!
下面谈一谈如何让“包强”变得更强的话题。
其实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已经再次清楚地看到,中国动画真的不缺乏技术人才,连学习动画的学生都可以做出如此出色的动画作品——中国动画缺的是如何能让一个创意迅速地市场化、迅速转换为真金白银的环境与模式。
如果是在外国,当一个如此可能有市场前景的形象问世的时候,一定早早便有公司来谈合作、谈投资,强大的媒体播出渠道可能早早就把这个新形象宣传出去了,这个形象的衍生产品可能已经开始生产了。而在中国,一切都显得那么滞后。
拿“包强”来说,它本可以走一个靠艺术短片获得声誉,然后吸引投资再进行更大制作的典型艺术片商业模式出来。但是在我国却显得举步维艰。
第一,政府对艺术短片真金白银的支持我们看不到。在加拿大,动画家们有了什么好的选题,拿到政府专门的机构去参加评审,如果得到认可就可以获得政府资助。动画家们拿着政府的资助制作动画短片,再到各种比赛上获奖,吸引真正的商业投资。而对于孙海鹏来说,他的下一部“包强”系列短片,显然还得自己掏钱制作,他无法从政府那里拿到公益基金。
第二,短片出来了,大赛也参加了,后续的投资也跟不上。可能通过亚洲青年动漫大赛这样的赛事,亚洲一些国际性投资机构会关注这部作品、这个形象,但是我们非得用外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