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图在线 首页 | 交友 | 影视 | 影吧 登录 | 注册
首页  心情日记  相册39  影片点评8  影片关注1  好友列表  最近访客1525  网址收藏  留言板100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头像 
相册 39
人气:3000
会员名: admin_qin  管理员 VIP
Lv09.护国法师 (81115)
昵 称: 阿蒙 (女)

 影视标签(8)
4.5
白幽灵传奇之绝命逃亡
影评(5)
人气(18%)

凯奇叔看来真得很缺钱
9.75
破产姐妹
影评(30)
人气(78%)
非常好看
9.9
萤火之森
影评(55)
人气(38%)
非常好看

 最近发贴(777)
·2017年7月秋季新番动漫介绍  发布于:2017-7-7 14:21
·2017年4月春季新番动漫介绍 发布于:2017-3-31 19:33
·2017年1月冬季新番动漫介绍  发布于:2016-12-21 20:20
·2016年10月新番导视  发布于:2016-10-3 19:03
·2016年秋季新番表一览 10月新番追番表 发布于:2016-9-28 21:02
更多>>
影吧首页 >> 动漫专题吧 >> 阅读1123 +100经验值 回复 发贴
日、美动画电影风格比较(转)  发布09-6-30 17:41
    不可否认,日本与美国,是全世界少有的可以称作动画电影“大国”的国家——不仅因为它们生产动画电影数量之多,而且因为动画电影在其各自电影产业中的地位。在开始比较两国异同时,有必要先解释一下本文的比较对象——动画电影(Animation Film)。在以下的文本中,“动画电影”特指那些以上电影院线发行为目的、且与电视动画没有直接关联的动画片。这样一来,本文中的动画电影就不包括电视动画系列剧、OVA(直接面对录像带或DVD市场)以及电视动画系列的剧场版。

    这样的限制主要是针对日本动画而言的,相对于美国动画,他们有着多得多的电视系列、OVA和剧场版。如果将所有这些都拿来和美国动画比较,那简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反之,如果按本文设定的“动画电影”类别,两国作品之间无论在量还是质上都比较对等,从而更易于比较风格方面的异同。

    首先,就动画电影的制作过程而言,两国的做法还是比较类似的。由于动画电影比其他动画产品要求更精细,因而花费的制作时间、制作经费都远非一般动画产品可比;因此,两国的动画电影从制作角度而言基本上都是本国的顶级水准。日本就不用说了,其真人电影的平均制作费本来就不高,而像宫奇骏、大友克洋、押井守等动画大师制作的动画电影,投入动辄以数十亿日圆计,耗时经年。即使在上亿美圆大制作比较风行的好莱坞,一部动画电影的投入也是要让各大制片厂老板肉紧的。不过还算幸运的是,高投入的动画电影一般也带来高回报,迪士尼每年的作品肯定会进入年度票房的前十位,好几次还占据了第一位;而在日本,宫奇骏的作品更是屡破影史票房记录。

    与真人电影不同,动画电影的制作似乎更讲究品牌效应。从制作队伍来看,日、美作品虽然在投入主体方面有所不同,但在创作团队搭配的稳定性方面是一致的。我们所熟知的一些日本动画电影,大多是特定的动画工作室出品,著名的如宫奇骏领导的“吉卜力工作室”,以大友克洋为核心的“Madhouse工作室”等。由这些“明星工作室”出品的动画电影,风格比较统一,只要观众喜欢那样的风格,都能从中得到满足。可以说,工作室制度已经成为日本动画电影制作的一道标志性风景线;而传统的美国动画电影,则多是好莱坞几大制片厂的产品,如迪士尼和梦工场这对欢喜冤家,至今仍为动画电影市场激烈争斗着。不过,近几年来,好莱坞动画作品也开始重视特定的动画制作小组。典型的如迪士尼和皮克萨(Pixar)工作室的黄金组合,至今已联合推出了五部异常叫座的3D动画精品,而梦工场与PDI工作室的合作也屡创奇迹,颠覆传统动画人物形象的《怪物史莱克》,无论是技术还是创意都令人拍案叫绝。后来连老牌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都开始和动画新锐“蓝天工作室”合作,推出了叫好叫座的《冰河世纪》。因此,一个可以归纳的趋向便是:无论在日本还是在美国,以动画工作室为创作主体的时代正在来临,传统的电影制片厂们则主要通过发行动画工作室的作品来占领和分享日益巨大的动画市场利润。

    对普通观众而言,动画电影是如何制作的并不重要,关键是最后的“成品”看起来怎么样。相信只要看过美国和日本动画电影的人,都会或多或少感觉到二者不同的风格。仅就视觉效果而言,好莱坞制作的动画电影近来有逐渐向立体动画倾斜的趋势,虽说传统的二维动画并没有退出市场,但从票房收入来看,不论是看动画片的整体市场,还是看所在单个制作发行公司所有类型动画片票房分布,3D动画都要比二维动画更受欢迎。而在日本,二维动画仍是市场的主流。这并非说日本动画制作过程中不用电脑动画(CG)进行修饰,像宫奇骏后期几部作品,都采用了电脑动画来辅助作画,到了《千与千寻》时已经用CG来做一些泪水的3D效果了。至于大友克洋和押井守在CG应用方面就走得更远,他们作品中的背景基本上都用电脑特效进行了润色,从而使得背景看来分外真实。这一点观众能从《AKIRA》、《大都会》、《攻壳机动队》、《最后一个吸血鬼》等作品中强烈地感受得到。在他们的有些画面中,如果光看背景,会有强烈的以假乱真的感觉,如《攻壳机动队》中的香港街道和《最后一个吸血鬼》当中的美军基地。

    然而,日本动画电影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人物和其他角色都采用传统的二维构图——不管背景是否采用3D技术。与好莱坞各3D动画中着力刻画主角的立体真实性相反,日本动画电影仍然坚持用相对简单的笔划勾勒角色形象。在角色塑造形象程度上,两者各有千秋。日本动画电影中角色形象虽然和真实世界相差甚远,但创作人员一般通过出色的观察力赋予角色以鲜明的活力,使得那些平面的人物看起来是那么的有生命力,以至于观众根本不会在乎其视觉上“立体”与否;好莱坞的3D动画电影在追求“外观”真实性的同时,也并没有丧失角色塑造的趣味性:那些3D角色在细节无限追求“逼真”的同时,整体形象设计上又具有传神的夸张性,往往能将角色最突出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至少就笔者而言,从观看的整体效果来说,优秀的日本二维动画和美国3D动画在角色的传神性上是旗鼓相当的。举个有趣的例子:宫奇骏作品《龙猫》中有个叫“小米”的四岁小女孩,迪士尼作品《怪物公司》中也有一位一岁多的小女孩。这两个女孩的性格都是超级顽皮+初生牛犊不怕虎型,在视觉呈现上一个是简单的二维图像,另一个是精细的3D模型,可观众却能从她们的表演中感受到同样无限快乐的童趣,并且在心里留下同样深刻的美好回忆。

    日、美动画电影对于不同视觉风格的追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国国民迥异的性格。日本人更多地保留了东方民族隐忍、含蓄的特征,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我们中国人还更讲究简练与写意的风采。他们对动画角色的二维处理,多少反映了对于国画技巧的承袭:要的就是那样的意境!那些角色的设计看似简单,但是和整个画面相配合,寥寥几笔就能让观众感受到剧情想要传达的感受。而美国人向来比较直接,最喜欢“开门见山”,在表达意图的时候,他们总是选择最简便迅捷的方式。同时,美国人又是推崇并善于幽默的,这就难怪他们喜爱创造造型怪趣而细腻的3D动画了。


 正文内容分页: [01] [02] 回贴 2 | 阅读 1123
2条回贴 | 当前第1页/共1页
  漫∽迷920hua   福建省 漳州市  2楼 回到顶部

回复:日、美动画电影风格比较(转)   09-7-1 9:52

楼主说的好
强烈支持 顶顶顶顶顶~~~~~~~~~~~
  倪小虎nixiaohuu   安徽省 宿州市  3楼 回到顶部

回复:日、美动画电影风格比较(转)   11-10-7 18:47

飘过′`)
  ,•′ ¸,•′`)
 (¸,•′  (¸*♥〃′`)
         ,•′ ¸,•′`)
         (¸,•′ (¸回帖 是种美德
发贴请先登录
声明:如有来函说明本网站提供内容系本人或法人版权所有,本网站在核实后,有权先行撤除,以保护版权拥有者的权益
2004-2024 雅图在线 | 联系方式 | 鄂ICP备110071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