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自己正在筹拍电影,自然比较关注电影界近况.知道上海正在办电影节,知道了王小帅,陆川,宁浩等导演们在上海电影论坛上的争执, 感受到了中国电影导演们整体的头脑混乱. 王小帅认为亿元导演们失败是因为他们讨好观众, 忘了自己也是讨好观众,讨好了数量少一些的观众.讨好了那些喜欢"艺术"电影的人群,包括国外电影节的评委们.其实讨好观众没什么不好,甚至很好.互动就是一个新词.卓别林是愿意讨好观众的,没影响他的伟大. 王小帅没有对喜欢他电影人给予充分的认同和尊敬, 要不他不会在亿元导演面前表现不平.他不会呼吁政府扶植.举个小例子, 安迪.沃霍尔拍过真正的小众电影, 在几个小时的电影中,机位纹丝不动的对准帝国大厦,电影院里,观众问他怎么没有故事和戏剧.他提醒观众: 你没看到镜头里的小飞虫么? 安迪.沃霍尔没有奢望,也没兴趣和好莱坞比票房.喜欢他作品的人很满意,他很满意. 他没向政府请求扶植. 陆川挟着《南京南京》过亿的票房,朦胧之间似乎抓着了自己的雄心大志. 而他说的中国电影的当务之急是要拍出"教父"一般的电影,又立即回归气短. 他再此回归成一个学电影的学生,看来,对他来说,拿毕业证遥遥无期了... 宁浩比以上两位都幸福,起码他知道他的观众是谁,在哪里,要什么.他也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我的期待就是宁浩自身的成长,而不是他的电影. 他成熟了,他的电影自会水涨船高,因为他有才华.
贾章柯的尴尬是他经常性地将镜头对准那些被社会所忽视的人群,但他的电影很少给这一人群带来快乐. 听说贾章柯下面接拍的是一部商业片,很可能会看到一个有趣结局,那就是这部商业片的“艺术性”很有可能超过他过去的“艺术”片.因为艺术往往是在你不在意的时候才现身. 陈凯歌打起过“诚意”电影的招牌, 呼悠了视听,在扰乱其他电影同行和电影爱好着的前提下,最终也扰乱了自己.吃下“馒头”是他无奈.恶搞他的"馒头"倒是有一些诚意的影子. “诚意”无法追寻, 就象虚伪也不是谁都能办到一样. 那是人骨子里的事.要是有人宣称拍一部虚伪的电影,我倒一定去捧场,说不定,诚意无处不在.
张艺谋不用“诚意”两字,而使用“好看”. 但他宣称的好看在来反而是是在降低中国人的审美水平.
冯小刚虎视眈眈地要突破五亿大关, 那完了还有八万,十万,而且还只是人民币...还有国际市场上布满的美元欧元,这是一条不归路.
我要拍电影了, 在交出第一部电影之前,我已经先交出了一份儿作业,那就是去年我发起抵制一部电影《功夫熊猫》我自己对这个作业很满意,而且,我为这部电影的导演在被问到有关抵制话题时脸红而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