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一:长寿科幻电影剧的最新一集 在科幻迷眼里,《星际迷航》系列的影响力只比《星球大战》小一点点,而在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化小体系方面,两套影片算是势均力敌,《星际迷航》里有“曲速”,《星球大战》有“大能”,《星际迷航》有寇克舰长,《星球大战》里有太空海盗汉·索罗,《星际迷航》有星联,《星球大战》有银河议会。 但说到持久力,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可就比不上《星际迷航》了。虽然启航的时间差不多,第一部《星球大战》电影《星球大战4:新希望》是1977年启程的,而第一部《星际迷航》是1979年,可是《星球大战》拍过三部之后,就中断了十几年,而《星际迷航》坚持隔两三年就出来一次,二十多年下来,终于拍成了科幻电影中别无分号的电影剧,总数竟达10部之多。而派拉蒙早在2005年就计划开拍第11集,也就是如今这部《星际迷航》。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星际迷航》,规模上多少有点小家子气,这次派拉蒙使用大手笔,拉上了顶级制作班底,决心把其打造成一套新的科幻巨制的第一部,想想看,就连马特·达蒙就要加入,都被婉言拒绝,就不难找到派拉蒙和导演艾布拉姆斯多有底气了。而重新启程的《星际迷航》,也因其质量上乘而受到影迷和影评人的齐声称颂。 看点二:《迷失》之父开创新局面 J·J·艾布拉姆斯是电视界的大人物,为鼎鼎大名的美剧《迷失》的灵魂人物,他闯荡好莱坞,导演处女作就是跟汤姆·克鲁斯合作的《碟中谍3》,起点之高只能让其他新导演叹气。这次他接拍《星际迷航》,主要是因为他是《星际迷航》的大粉丝,而且派拉蒙完全赞同他的意见,那就是他《星际迷航》本身需要新的血液,更要吸引新的观众,而不能光是吃老本。     艾布拉姆斯在两位编剧高手罗伯托·奥西和阿历克斯·库兹曼(也是《变形金刚》的编剧)的帮助下,不仅重新设计了故事,还为所有人物添增了迷人的新性格,在艾布拉姆斯的号召下,就连埃里克·巴纳和西蒙·佩格这些成名影星都甘愿在《星际迷航》出演戏份不多的配角,影片的吸引力由此可见一斑。 看点三:工业光魔特效升级 艾布拉姆斯把《星际迷航》的大部分特效都交给了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对卢卡斯的公司来说,这既是个美差(《星际迷航》预算充足,制作费就有1.5亿美元),又提出了相当的挑战,因为片中有超过1000个镜头需要用到计算机成像技术,如果工业光魔只是炒《星战前传》的特效冷饭,显然会遭到鄙视。 以今天的技术高度来说,像把片中角色“传送”到另一位置当然是小菜一碟,而另外一些惊心动魄的浩大场面,就纯粹是挑战制作者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极限了,比如史巴克舰长的老家“沃肯星”被大反派尼诺舰长放出的红色物质吞噬,坍塌成为黑洞,就令人难以置信地壮观。 看点四:详解詹姆斯·寇克舰长的成长经历 今年有一大堆前传,是名副其实的前传年。拍前传的好处是,剧情和人物挪腾的空间更大,不会受到太多约束,而且偶尔跟后面呼应一下,就能让观众又惊又喜,所以《X战警》系列有了前传《金刚狼》,之后还有《终结者》的前传《终结者2018》和《达芬奇密码》的前传《天使与魔鬼》。 《星际迷航》作为整个《星际迷航》系列的第11部,也是部前传,而且是部很有必要的前传,毕竟詹姆斯·寇克舰长不是一生下来就是舰长,但他也拥有一般人没有的天赋和经历,这正是影片要讲的,他如何从只当了11分钟舰长就英勇牺牲的老爹那里继承了当舰长的那些优点,他的少年时代如何度过,他怎样加入星舰学院,如何追求女孩子,总而言之,其他《星际迷航》里寇克舰长没有的那些经历和性格,在这部前传里都可以找到。 看点五:时空穿梭考验逻辑能力 一般来说,好莱坞的大制作动作片和科幻片,不但不会为难观众,反而倾向于剧情傻瓜化,生怕有地方观众看不懂,可是艾布拉姆斯和两位编剧根本不理这一套,他们要讲的故事很需要我们动一点脑子,有些地方动一下脑子还真不一定能想明白。 《星际迷航》倒不像迷宫一样复杂,也不需要太多的背景知识,但因为其中有些地方玩的是时空穿越,而且是那种很严谨的穿越,所以我们理解起来,会小有难度,比如年轻的史巴克为什么看到未来的飞舰会感到眼熟(《大话西游》中的二当家在至尊宝反复使用月光宝盒时,就被搞得一头雾水,还喃喃自语,“我怎么说了个又字”),而且一下就能玩得转;未来人改变现在会不会造成宇宙大混乱;年轻的史巴克怎么会和老年史巴克竟然会同时出现,而且大聊人生,这些都需要我们转一下脑筋才能想通,而在想通之后,就会产生所谓的“智力快感”,这正是观看这部影片的一大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