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本:[huigong] 作者:柴惠公(chaihuigong)
(转)韩寒案,无证据一样可定罪
点击数:717   发表日期:2012-2-7 22:50:13
方韩唇枪舌剑闹腾了一个春节,各种精彩的推论层出不穷。就我们现在看到的所有疑点,我们不难得出结论,韩寒在说谎。事件最后的结果,韩寒求助于“不懂法律(韩寒评论中国法官)”的司法机关。
  韩寒打官司的底气在于,以方舟子为代表的理性质疑人士手里没有任何证据。这也是支持韩粉的救命稻草和可以令他们产生幻觉的致幻剂。韩粉从最初的漫骂、侮辱,到现在复读机一样到底反反复复地重复着一句话,“你有证据吗?”
  表面骑墙暗地支持韩寒所谓公知,也在网络上和微博里到处普及着“疑罪从无”的法律知识,并且祭出“米国”,这个法律高度完备合理的国家的大旗。个中的含义就是,韩寒案,在米国压根不能定罪。
  这就很让人为难,定罪吧,咱就露出了和“文明国家”的距离;不定罪吧,韩寒作假几乎昭然若揭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么,在法律高度完备的国家,比方说米国,在全部推理正确的前提下,没有直接的证据,是否就可以逍遥法外呢?我们看下面这么一个案例:
  “2002年,27岁的拉西·彼得森突然失踪。事发后,彼得森向警方报案,声称妻子神秘失踪,并说出事当天他驾船去湖边钓鱼去了。4个月后,有人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具无头尸体和一个男性胎儿。虽然警方怀疑彼得森是谋杀犯,但由于没证据,他们搞不清楚彼得森是如何谋杀拉西的。”
  点评,此时警方虽然怀疑彼得,但是,没有证据,这是关键。
  “2004年6月,彼得森谋杀案开始审理。32岁的彼得森和拉西在邻居眼里是一对幸福的夫妇———但在法庭上,检察官出示了174名证人的证词和几百件物品。这些证词和证物显示:彼得森是一个大骗子,他背地里与一个按摩师安姆珀·弗雷搞得火热。彼得森之所以要谋杀妻子,是因为他追求单身汉生活、不愿承担对家庭、孩子的责任。”
  点评,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彼得谋杀了自己的妻子,但是,从间接的证据得出推理彼得是“有可能”谋杀他妻子的。请注意这是推理,不是证据。间接证据只证明了彼得是什么样的人,由这样的人,推理出,这样的人是有着杀妻的可能的。那么在一切强调法律尊严和证据严密的米国最终是否“疑罪从无”了呢?我们往下看
  “检察官出示的证词是彼得森的情妇弗雷交代的,彼得森曾在拉西失踪当天告诉她说:“拉西失踪了。”这证明彼得森事先就知道了拉西的失踪,不是在钓鱼后。检察官推测,彼得森一定是将拉西勒死,然后以出海钓鱼作伪装用水泥浇灌的锚捆在她身上沉入海底。调查显示,就在拉西遇害前两天,彼得森曾购置水泥并申领了出海驾船垂钓的行驶证。于是,检察官将零碎证据拼凑起了彼得森精心策划的杀妻大案的图面。”
  请注意,彼得情妇的口供仅仅是彼得与在警方的口供的矛盾。也就是说,(在苦寻妻子无果之后)彼得报案说“妻子失踪了”。而彼得情妇的供词是彼得于妻子失踪当天就曾经说“(妻子)失踪了。”这是前后矛盾的地方,也是彼得最大的嫌疑之处。最终,因为这个玩笑也好,穿越也好,未卜先知也好的矛盾,法官认定,彼得杀妻成立。经陪审团投票出了终审判决:“32岁的彼得森·雷德伍德杀害怀孕8个月的妻子拉西罪名成立,被判处一级谋杀罪和二级谋杀罪。”“裁决一宣布,法庭外的几百名民众立即爆发出欢呼声。”人们的喜悦不难理解,即使在高度重视证据的米国,也绝对不会机械到因为没有直接证据,就让一个从常识就可以得出结论的罪犯逍遥法外。
  对比韩寒案,韩寒的作品、博客、访谈视频都暴露出“不可能”的疑点,而且随着网友的加入和不断研究,这疑点越来越大,这些可以说都是间接证据。这些间接证据只能证明视频中的那个韩寒不可能是《杯中窥人》《求医》和《三重门》的作者。
  而韩寒自述中的前后矛盾之处,多得不可胜数,网上有很多这样的帖子,我就不一一例举。
  由此我们发现,中国的韩寒案,其实是和美国的彼得案有着非常大的相似之处的。甚至可以说,简直就是美国彼得案的中国版本。所谓公知们鼓吹的“疑罪从无”,并没有让彼得逃过法律的制裁。中国的韩寒案会怎么样?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一生江海
优秀散文集《萤窗遐思》问世

关闭窗口
::发表评论::
主题:
内容: